
遼參文化
- 分類:遼參文化
- 發布時間:2020-01-10 00:00:00
- 訪問量:0
概要:大連旅順的老鐵山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,這里是黃渤海的分界線。1976年春,遼寧省考古隊開進了老鐵山郭家村。在這次發掘中,考古隊員們興奮地發現了幾個造型酷似海參的小陶罐,被當地居民稱之為“海參罐”。
詳情
一、遼參文化(胡曉華題字)

4000年前的海參罐
大連旅順的老鐵山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,這里是黃渤海的分界線。1976年春,遼寧省考古隊開進了老鐵山郭家村。在這次發掘中,考古隊員們興奮地發現了幾個造型酷似海參的小陶罐,被當地居民稱之為“海參罐”。這一發現把中國人食用海參的歷史追溯到了距今4000年前的銅石并用時代。
海參罐個頭不大,高度七八公分,直徑五六公分,頸部和腹部分布著行數不等的乳釘,當屬于“刺參”。這說明當時的古代先民已經認識到了海參的豐富營養價值,即使在糧食等農作物相對充裕時,也會捕撈海參等水產品以增加營養。
海參在地球上已經有六億多年的歷史,而生活在4000多年前的郭家村先民與海參結緣也就不足為奇了。地方史專家、《大連通史(古代卷)》編委王萬濤認為,海參罐之所以變成藝術品保持下來,一來說明當時的先民發現了海參的營養價值;二來說明海參在部落文化里地位很高,已經上升到氏族崇拜了,因此才會被燒制成藝術品傳給后人;三來說明海參資源豐富。大連綿長的海岸線散居著幾個漁獵部落,有百十來人的那就是大部落了,海廣人稀,遍地是寶,男主人出海打漁,女人拎著藤簍子到海邊撿貝類,在淺海的礁石里翻翻撿撿,順便就能撿回一簍子海參。
海參之于大連,如同瓷器之于中國。海參是遠古先民的生命圖騰,海參文化已經腌漬進大連人的骨血。大連文化中流淌著海參的汁液,也蠕動著海參的脈搏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官方公眾號
